關于團隊積效考核指標,方法如下:
第一個考核目的。
第二個考核范圍。
第三個考核內容。
第四個部門月度工作目標計劃。以及評定。
第五個部門月度工作目標,計劃質量評分標準。
第六個,職員,違紀行為考核辦法。
第七個總經理特別獎勵。
第八個績效綜合得分計算公式以及等級劃分和獎金制度。
第九個懲罰
第十個機校的評定,
第十一結果的運用
第十二使用的相關表格。
如何設定KPI?
設定KPI必須遵循SMART原則
S代表Speific,意思是具體的,是指績效指標是符合特定的工作目標,并且在細化時要隨情境變化莫測而變化。
M代表Measurable,意思是可度量的,是指績效指標是可以被衡量的,數據和信息是可以獲得的。
A代表Attainable,意思是可實現的,是指績效指標是可以實現的,避免設定過高或過低的目標。
R代表Realistic,意思是現實的,是指績效目標是可以證明和看得到的,而不是假設的。
T代表Time-bound,意思是有時限的,是指績效指標的完成有一定期限。
三、 設定KPI的步驟
第一, 確定工作產出
工作產出是設定KPI的基礎,主要界定團隊或個體的工作結果是什么。通常以客戶為導向來廟宇工作產出是一種適宜的方法。無論工作產出的對象是企業內部還是企業外部都構成客戶,定義工作產出需要從客戶的需求出發。這里尤其強調內部客戶的概念,也就是把企業內部不同部門或個人之間工作產出的相互聯系當作客戶關系。設定工作產出時提出以下問題:
*被評估對象面對的內外客戶分別有哪些?
*他向這些客戶提供什么?
*客戶所需得到的產品和服務是什么樣的?
*這些工作產出在此人的工作中各占的比重如何?
第二,建立評價指標
在確定工作產出之后,我們需要確定分別從什么角度去衡量這些工作產出,從哪些方面評價這些工作產出。
一般地KPI主要有四種類型:數量、質量、成本和時間。下表中列出了KPI的類型、從哪里可以獲得這些信息:
指標類型
舉 例
證據來源
數量
產量
銷售額
利潤
業績記錄
財務數據
質量
破損率
獨特性
準確性
生產記錄
上級評價
客戶評價
成本
單位產品的成本
投資回報率
財務數據
時限
及時性
到市場時間
供貨周期
上級評估
客戶評價
第三, 設定評價標準
標準一般來說就是指各指標上分別應該達到什么水平,也就是要求被評估者做得怎樣,完成多少的問題。下表中給出了一些實例:
工作產出
指標類型
具體指標
績效標準
銷售利潤
數量
年銷售額
稅前利潤率
年銷售額在20萬到25萬
稅前利潤率18%-22%
新產品設計
質量
上級評價:
創新性
體現公司形象
客戶評價
性價比
相對競爭對手產品的偏好程度
獨特性
耐用性
上級評價:
至少有3種產品與競爭對手不同
使用高質量的材料,恰當的顏色和樣式代表和提升公司形象
客戶評價
產品的價值超過了它的價格
在不告知品牌的情況下對顧客進行測試,發現選擇本公司產品比選擇競爭對手產品的概率要高
反映與他們見過的同類產品是不同的
產品使用的時間足夠長
時間
預定的時間表
能在所定期限前提供新產品的樣品
銷售費用
成本
實際費用與預算的變化
實際費用與預算相差5%以內
第四, 審核KPI
審核KPI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工作產出是否為最終產品?
*KPI是否可以證明和觀察的?
*多個評價者對同一績效指標進行評價結果是否能取得一致?
*這些指標的總和是否可解釋被評估者80%以上的工作目標?
*是否從客戶角度來界定KPI?
*跟蹤和監控這些KPI是否可以操作?
*是否留下有超越標準的空間?
經過以上四步,我們就可以得能夠衡量和驗證的KPI。這樣我們采取措施對績效表現進行跟蹤和記錄,就可以得到被評估對象在這些績效指標上的表現,大家有興趣的可以在自己的企業進行操作,績效評估的難題是不是就此解開了呢?